纬尔科技2025年度技术发布会全程回顾:「经纬」全栈式农业智能机器人平台重磅亮相!

近日,纬尔科技在新疆召开2025年度技术发布会,重点介绍了「经纬」全栈式农业智能机器人平台的四大技术架构:灵枢、天枢、地枢和星枢。纬尔科技做农业机器人的出发点,就是要用“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力”

纬尔科技成立至今已经4年半的时间,1715 个日夜的坚守与探索,让我们一步步扎进田间,我们从农人的肩膀上,看到了农业的重量,也把这些重量转化为机器可以承担的力量。而我们纬尔科技的团队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成为智能农机的引领者,从新的产品形态出发实现对约翰迪尔、爱科这些传统巨头的超越,做出真正精准、真正带来效益的精准农业机器人。

这次技术发布会不仅是一场技术展示,更是一份面向未来农业的答卷!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01 打造先进的农业智能生态,

农业现代化新百年的核心命题

农业机械的发展就像一场接力赛,经历了三个重要时代。第一个时代,机械辅助生产,铁牛替代了水牛,让繁重的体力活轻松了不少。到了第二个电气化的时代,就像是给这个帮手装上了“聪明的脑袋”,操作变得简单起来。而现在,我们迎来了智能化的时代。智能农机将会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管家”,不仅能完成精准的农艺操作,还能根据不同情况做出最优决策,精准用肥用药、剪枝打顶、收获采摘信手拈来,让做农活再也不是一个吃经验、费体力的行业。

而我们纬尔科技的团队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成为智能农机的引领者,从新的产品形态出发实现对约翰迪尔、爱科这些传统巨头的超越,做出真正精准、真正带来效益的精准农业机器人!

02 跨越鸿沟,智能农机的必由路

但是这件事情非常难!甚至比造一台手机、搞一座黑灯工厂还要难得多,其根本挑战集中在三方面:非结构化的自然环境、低成本与高可靠性的矛盾,以及千年农艺经验的数字化鸿沟。

首先是非结构化环境。在工厂中,零件的位置和机械臂的动作都有既定规则,这是结构化;而农田完全不同。同一片麦田,东侧是沙土地,水分很快蒸发;西侧是黏土地,浇多了就烂根;昨日还正常的棉花,今天可能突然爆发蚜虫—— 没有任何固定套路,这就是 “非结构化”,像个随时会变的 “谜题”。

其次是低成本与高可靠性的双重压力。为了应对多变的田地,智能农机需要配置测土壤、测天气、测病虫害的多种精密传感器,一套设备成本比工业机器高 3 倍;而且工业机器坏了能停机修,可播种期的农机坏 3 天,种子就发不了芽,农民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 这是 “不能输” 的压力。

最关键的是,农业还藏着 “千年智慧的鸿沟”。老农民看小麦叶尖发黄,就知道该施肥;看云的形状,就知道要下雨。可 “发黄” 是深黄还是浅黄?“云形” 该怎么用数字描述?北方的种玉米经验,到南方多雨地区完全不适用 —— 这些靠感觉、靠地域积累的经验,要变成机器能懂的代码,比教机器认人脸难十倍。

农业智能化的难点,并非技术不够强,而是必须实现“跟自然对话、跟生命打交道” 。每一寸田地的试错,每一次经验的数字化,都是在为咱们的 “饭碗” 更稳而努力。这,就是农业智能化难背后的重量,也是它最值得我们敬畏的地方。

03 智能农机时代,四大技术架构

放眼全球,智慧农业4.0的浪潮已至,上面的问题必须要解决。我们必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条用极致智能应对复杂场景,用平台化技术实现普惠农业的新路。

想要破局,我们需要一个灵活、高效、有性价比的技术平台,能够从中国精耕细作、丰富独特的种植场景中汲取营养,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复杂多样、最精细的种植管理场景,是最大的农业市场之一,也是亟待挖掘的数据矿藏,我们要做的是基于我们的平台方案快速的实现数据的采集与学习,并进一步转化成一个个不同的产品,为我们的客户带来新的价值。

今天,就在这里,我们发布了我们自己的答案——「经纬」 全栈式农业智能机器人平台

「经纬」技术平台包含了天地星灵四枢合一,囊括了云侧、端侧、行进、作业等各方面的解决方案,代表了我们对于未来智能农机发展方向的全部理解。

「灵枢」端侧智能:超强感知、实时决策

首先是我们的灵枢,这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是人工智能的载体,AI这个概念现在非常多,但是实际落地在设备上却寥寥无几,主要是有两个最关键的要素:传感器和算力

灵枢包含两大核心技术支柱  ——超强感知算法与实时决策引擎,正是这两者让农业机器人从 “机械作业” 升级为 “智慧响应”。

超强感知算法

先看感知,它解决的是农业机器人 “看得准、辨得清” 的核心问题,有三个关键突破:

首先是多模态融合感知,可以实现 RGBD 相机、多光谱传感器、激光雷达的协同,比如我们推出的除草机器人控制系统,能同时区分垄间作物和行间杂草、区分作物与杂草的特征差异,哪怕杂草丛生,也能稳定可靠。

第二是细粒度识别能力,像棉花打顶机器人,不仅能辨颜色,还能通过叶面拓扑信息,精准区分 “棉花顶为止”,准确率达 98%,避免错采。

第三是端侧实时响应,算法轻量化后在机器人本地运行,单帧识别最快 10 毫秒,田间光线突变、作物倾斜时,也能即时调整识别策略,不耽误作业。

实时决策引擎

再看决策,它是机器人的 “大脑中枢”,是算力的载体,核心优势在于 “快、准、稳”:

首先是毫秒级响应,比如大田除草机器人识别到关键特征变化,30 毫秒内就能输出 “换向” 指令,避免伤苗、提高除草率。

其次动态作业调度,引擎会根据作业任务优先级、当前作业效果、机具健康状态,动态调整作业节奏。

最后是动态容错能力,传感器故障、设备异常等情况下,决策引擎会自动针对故障模块进入降级自恢复模式。比如打顶机的机械臂失效,就将失效打顶臂的任务,动态分配给其他机械臂进行补偿继续作业,绝不因局部问题停摆。

正是这两大技术的协同,让我们的农业机器人既能 “看清田间每一处细节”,又能 “做出符合农时、适配作物的精准决策”,真正破解了农业非结构化环境下的技术落地难题。

「天枢」・云侧智慧:最优调度、全面方案

有了聪明的执行者,就需要一个指挥家,而我们的天枢不仅仅有大家熟知的农机调度平台,更有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的功能。它不仅能够查看每台设备的位置和工作状态,也能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出每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亩数。

但我们的团队认为这些都不够智能,更进一步的,天枢可以接收灵枢系统中的传感器采集到的复杂信息,生长状态分析、出苗率、病虫害预测、估产测产。这些功能也成为了可以预期的现实。

这些还不够,随着我们的设备形成生态,我们的农艺大模型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出作物对于生长条件的需求,提供更全面的种植方案。

从简单的数据采集、到深入的数据分析、再到智慧的种植决策,天枢系统将会改变农业生产的传统习惯,天枢的价值,就是把单机的智慧变成群体的智慧,把农机的数据变成农艺的决策。

「地枢」灵活底盘:灵活底盘、模块挂载

只会想还不够,地枢灵活底盘架构将会解决行进动力的问题。

我们的底盘采用了全电驱的方案和四转四驱的动力模式,它能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无论是崎岖的山地还是平坦的农田,都能保证平台稳定运行,解决“站得稳”的问题。

同时底盘具备模块化挂载接口,可以非常便利的进行功能扩展和作业设备更换。

另外,高续航动力确保了底盘能长时间工作,也能给作业机具提供充沛的动力,解决“走得远、干得久”的可靠性问题。

地枢不是简单的移动平台,而是农业机器人能够真正走进田间、全天候工作的坚实保障。

「星枢」精准农具:精准作业,单株智控

最后,我们的星枢架构解决了精准作业的需求。通过一端多控的电气架构,我们能够最大可能的拓展执行单元的数量,实现完全独立的精密控制,无论是打顶、喷药还是除草,我们都能针对每一株作物进行定制化的服务。

另外由于采用了专门的结构设计,每一个执行单元都可以实现精确的目标对准,彻底改变传统农机的作业逻辑,大幅度降低作业的成本和作物的损耗,同时也让绿色有机和稳产增产能够兼得。

以上,就是我们结合了大模型、VLA、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经纬」全栈式农业智能机器人平台,端侧实时控制、云侧持续进化、平台稳定承载、机具精准执行。四者协同,让农业机器人拥有了完整的“脑、云、躯干与双手”,构成了一个能够自我学习、不断成长的农业智能有机体。

04 棉花智能打顶机器人VTM-09B:首款搭载经纬技术平台的产品

    (9月24日现场田间演示会)

棉花打顶是控制株高、提升产量的关键环节,但传统人工打顶效率低、成本高,化学打顶则易导致减产与环境污染。新疆作为全国棉花核心产区,2024年种植面积达3670万亩。如何提高棉花打顶智能化?

棉花智能打顶机器人 VTM-09B 是首款搭载经纬技术平台的产品,凭借毫米级精准作业与超高效能,成为破解新疆棉花产业痛点的“科技利器”。机器人以“双目视觉三维重建+AI规划算法+精准作业控制技术”为核心,实现主动预判,并可在 20 秒内完成公路/作业模式切换。作业效率达人工120倍,单日可完成400-600亩棉田作业,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棉花打顶从“靠经验”迈向“靠数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曾评价道:“其应用将有力推动棉花生产向全程机械化迈进,对提升我国棉花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5 与新农人同行,共迎智能农业时代

今天,我们不仅见证了「经纬」全栈式农业智能机器人平台的发布,更看到了农业走向智能化、绿色化、精准化的新方向。从田间到云端,从算法到执行,纬尔科技用扎实的技术探索,为农业生产构建了一个能够持续进化的智能生命体。

未来,纬尔科技将继续坚守“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力”的初心,把复杂留给机器,把轻松还给农民,让智慧农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我们坚信,随着「经纬」平台及系列产品的落地,中国农业必将迎来属于智能时代的全新篇章!

这里也向大家做个预告:纬尔科技首个搭载初代「经纬」技术平台的正式产品,将于 明年6月 盛大发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