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识别苗带、不伤作物!鲜食玉米也能”轻松中耕除草”

AI自动识别苗带,同时进行苗间除草及中耕松土。近日,由纬尔科技研发的国内首台智能对行除草机器人在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的鲜食玉米地展开了中耕除草作业,成功展现了其在田间作业中的卓越性能,尤其是在除草和松土方面,超越了传统作业方式的局限性。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目前,全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2500万亩,年市场消费量达750亿穗,市场规模已迈向千亿级。这一发展为种植户带来长期效益,并推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如何借助科技提升玉米机械作业效率和生产产量,正是纬尔科技一直在努力践行的目标。

鲜食玉米管理难

传统中耕方式“伤苗减产”成隐忧

当前,鲜食玉米种植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新路径。在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种植户欧大哥看准市场前景,依托企业订单托底,稳定销售渠道,今年率先种植了1500亩鲜食玉米,实现了“产得出、销得稳”,种植信心进一步增强。

然而,鲜食玉米虽具有高附加值,但对田间管理的要求也更为严格。特别是在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杂草生长速度快,如不及时中耕除草,容易与玉米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资源,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目前,许多种植地仍依赖人工或传统小型机械进行中耕除草。人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传统小型机械中耕除草距离作物较远,无法贴近根部精准作业,除草不彻底且容易误伤作物,造成倒伏、减产。同时,驾驶员还需频繁回头观察除草效果,长期作业不仅辛苦,也难以兼顾管理效果和作物安全。

在鲜食玉米种植日趋规模化、标准化的当下,传统中耕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对高效、精准、低损的管理需求,急需更智能、更精准的技术手段进行替代升级。

智能除草,伤苗率低

亩产提升看得见

纬尔科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智能对行除草机器人,驶入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鲜食玉米地,展现出远超传统方式的作业效率与精准度。

智能对行除草机器人采用仿苗带轨迹设计,通过高精度摄像头识别作物苗带,自动纠偏机具,使除草刀具精准贴近作物行间作业,能够有效切割垄台、垄侧和垄底的杂草根部,除草覆盖面积更广。得益于智能识别与精细控制,作业过程中误伤苗率低于2%,远优于传统中耕方式。

中耕除草不仅能清除杂草,还可提高地温、保水保肥、促进作物生长,有效提升亩产。该机器人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约100亩,驾驶舱配备平板电脑,作业路径与除草效果实时可见,操控便捷,无需频繁回头查看,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智能除草,让农业更轻松、产量更稳定、品质更可靠。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鲜食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户收入,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随着智能科技进步,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智能对行除草机器人凭借卓越性能,成为鲜食玉米种植管理的“新基建”,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作物损伤,并推动了精准与可持续农业发展。